群团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园地  -  群团动态

     谭威是三分厂机械技术员,自2019年进厂以来,他始终立足岗位,扎根生产一线,默默地为生产保驾护航。

力学笃行 成效初见

     刚从学校迈入社会,谭威一时间还不适应角色的转换,他性格腼腆,话不多,但干起工作来严谨认真,十分老道。初来乍到,对生产现场不了解,他就成天在车间转,了解每台设备的性能、运转情况、产能及能耗等。虽然大学学的是机械工程专业,但理论与实践融合得少,真正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还需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探索。遇到不懂的,他就主动向工友们请教,也许他们学历没他高,但他尊重实践经验比他丰富的工友们,哪怕比他先进厂一天,他都真诚地叫他们“师父”。只要现场有设备维修、维护、点检,他都去帮忙,从设备的拆卸、零部件更换、维修、再到设备组装,虽然很累,但工作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他很快熟悉了分厂所有生产设备的机械性能。但他并没有就此满足,作为机械技术人员,不光是保证设备能正常运转,更重要的是提高设备性能和生产效率。因此,工作不忙时,如何提高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如何减轻职工劳动强度,如何提高设备安全性能等问题成为他的工作重心。在包装生产现场,他发现工字轮拆卸需要两人联合操作才能完成,费时费力不说,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仔细查看了拆卸装置后,他参与设计出一款新型工字轮拆卸装置,把工字轮板抓取和提升两道工序一体化、自动化,拆卸工字轮方便快捷,操作简单,原本由两人操作的工字轮拆卸,现在一个人就可以独立完成,原来人工拆卸一个工字轮需要3分多钟,现在机械拆卸只需一分多钟就可以完成,大大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避免了人工操作的安全风险,实现了包装工序自动化,为新区设备自动化、智能化作好了技术储备。

     谭威不仅专注机械技术工作,还主动融入生产,熟悉生产工艺、操作流程、产品创新等。在各生产工序中,他了解到多年来,分厂一直沿用手写报表的形式,数据录入复杂,且需要大量计算,效率低、出错率高。他决定设计一个产量录入系统解决这一问题。在仔细查看了每道工序的日报表后,通过数据分析、对比,又深入现场与记录人员进行了解、询问后,他把所学的知识与生产相结合,用Exce1编制了VBA程序,解决了生产数据手工录入繁琐、易错等问题,使生产信息保存更加安全、数据更加准确,查询更加方便快捷,获得职工一致好评,并被分厂推广使用。

行而不辍 未来可期

     去年,分厂新区建设基础部分基本完成,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谭威被派往新区负责设备安装基础、管网安装、设备转运及安装等工作。新区正值建设过程中,许多辅助工程尚未建成,生活条件差,条件艰苦。为了赶工期,加班加点是常事,更是没有休息日。谭威二话没说,欣然接受工作安排。新厂房离得远,他每天6点起床,7点半准时到达新区提前做好准备工作,8点开始卸载设备,中午吃了饭也不休息,晚上还要加班协调吊装转运。当时正值爱人孕期反应剧烈,需要有人照顾,但设备进场关键期,工作不能耽误。谭威无暇顾及爱人,一心扑在工作上,每天从早忙到很晚才回家,经过连续7天加班加点,两条生产线、22车设备终于顺利卸完。

     在新区管网和电缆线的安装过程中,谭威绞尽脑汁,既要保证管网和电缆线安装符合国家规范又要完全满足分厂生产要求。管道与管道间的连接与排列、管道与设备的连接、管道与阀门间的连接、电缆线与设备的连接等一系列问题都必须根据现场条件进行调整、安装。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安装任务,谭威成天泡在生产现场,手拿图纸,一遍一遍对每一根管道、每一根电缆安装位置进行仔细核实,成千上万根看似复杂的连接,经他认真梳理、排列、布局,管网图、电缆线路图深深印在了他的脑海里,甚至不用看图纸他也知道该如何排管、穿线、走线。为了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工作进度,谭威忘记了作息时间,常常加班到深夜,甚至在崴伤了脚的情况下也不敢休息,架起拐杖也要到施工现场,生怕自己对接的工作出现问题,给分厂管网安装带来后期影响。经过半年努力,管网成功试压,布局既规范又美观适用。目前,他已经成功完成新区1条热处理生产线、1条镀青铜生产线和25台拉丝机的安装。

     谭威虽然不善言辞,但有一副热心肠,他常常积极参加共青团组织的义务劳动、志愿服务等。疫情期间,他主动请战参加疫情防控工作,每天坚持背着消毒液到分厂各个角落认真进行消杀、对进出人员测温,常常一干就是一整天。这些工作看似简单、普通,但一天下来,常常累得腰酸背痛。“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有责任、有义务在疫情防控最艰难的时刻,履行一名团员的职责。”谭威如是说。

     经过三年多的磨练,谭威从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2021年他参与发表的《工字轮拆卸装置的研制》QC成果荣获第五届贵州省“创新型”成果大赛优秀奖,并被评为贵州省优秀QC成果(特级)。

作者:张德森  来源:  
0